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75周年华诞,纪念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1周年,进一步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2024年10月11日,565net必赢乐育党支部于小西天中影国际影城顺利举办“铭记英烈,挺膺担当”——《志愿军:存亡之战》红色观影活动,为各位同志带来了一场触及灵魂的红色滋养。
电影《志愿军:存亡之战》重点聚焦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的铁原阻击战,2.5万中国人民志愿军正面对抗“联合国军”4个师近5万人的历史事件。影片充分展示了志愿军将士们在严寒、饥饿和疲惫等多重考验下,依然坚守阵地、奋勇杀敌的场景,全面展现了中华儿女“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伟大爱国主义情怀。
挖掘一段历史
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开始于1951年4月22日持续至6月10日,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对敌进行反击,歼敌8.2万人,迫使敌人转入战略防御。
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始于1951年4月22日,志愿军各突击兵团向敌军发起全线反击。西线部队勇猛进攻,左翼第9兵团、右翼第19兵团及朝鲜人民军第1军团协同作战,虽取得一定的成果但未能完全实现歼敌计划。这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的一次重要反击战役。
第二阶段在4月28日展开,鉴于西线推进受阻,彭德怀决定主力转兵东进,以歼灭东线南朝鲜军为目标。5月16日,东线中朝军队各突击部队转入进攻,迅速包围南朝鲜军。经过激烈战斗,取得重大战果。然而,李奇微调动美军快速增援,堵住缺口,双方再次形成对峙。在这一阶段,中朝军队充分展现出顽强的战斗意志和卓越的作战能力,虽未完全达成战略目标,但给敌军以沉重打击,为后续战争走向奠定了基础。
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后期,志愿军进行战略收缩,“联合国军”趁机全线反击。美军企图通过“磁性战术”围歼志愿军,重点进攻铁原地区。铁原是交通枢纽和志愿军后方补给基地,一旦失守,前方平原利于美军机械化部队作战,且志愿军三个主力兵团将面临被合围风险。在此危急时刻,彭德怀调第63军驻守铁原,要求坚决阻击敌军半个月,为志愿军主力北撤及部署全线防御争取时间和机会。铁原阻击战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寻找一个人物
铁血悍将:蔡长元
铁原阻击战以63军的187师、188师、189师和65军的194师为主力部队。在铁原阻击战中,蔡长元率领189师,是63军最勇猛的师长,同时,他也是63军歼敌人数最多的师长。
蔡长元是四川宣汉人,他15岁参加红军,历任红四方面军第9军79团团委书记、晋察冀军区政治部青年科科长、志愿军63军189师师长和晋察冀野战军第3纵队9旅政治部主任等职。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回国后,蔡长元进入南京军事学院学习,后来,我军进行改组,他出任陕西省军区第二政委和63军副军长,授衔少将。1995年12月3日,蔡长元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78岁。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铁原阻击战可谓是生死存亡之战。在这场不容有失的战斗中,蔡长元十分勇猛,在全军不利的情况下,他多次调集师直属队投入战场,为最后的反攻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创造性地使用“钉子战术”,与美军鏖战三天三夜。大大减缓了他们的进攻速度,并且增加了他们的伤亡。在战斗中,蔡长元还要求各个小分队不断变化阵地,不让敌军炮火找到固定的打击点,从而最大程度地减轻美军密集的火力优势。这种战术不仅有效迟滞了敌人的进攻速度,而且提高了志愿军的生存率和战斗力,为铁原阻击战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蔡长元将军的英勇事迹,将永远铭记在历史的长河中。
分享一段故事
1951年6月1日,联合国军整整投入了六个师、一个旅、一个团的兵力,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之下,向189师发起猛烈进攻。一个小时内,范弗里特指挥美军向志愿军阵地倾泻了炮弹多达4500吨,其炮火猛烈程度是美军作战规定允许限额的五倍以上,这一记录被写入了世界军事史,称作“范弗利特弹药量”。
189师下辖565、566、567共三个团,1.4万余人。
面对敌人如此猛烈的进攻,师长蔡长元创造了一种“钉子战术”,将189师分成200多个单位,分别坚守200多个地点,像是将钉子分布在20公里战线上,并且依据地理构筑防御工事,美军想要前进就要一个一个扒掉这200多个“钉子”。蔡长元还下令在山坡反斜面底部挖坑道,尽可能减少部队伤亡。这一战术有效地分散了敌军火力,延缓了敌人的进攻速度。
同时,蔡长元发现美军不善于对付运动中的目标,因此他又让全师各部不断变换阵地,并重新建立部队建制,团缩编为营,营缩编为连,连缩编为排,排缩编成班,通过这样的调整,美军的战斗力也就被削弱了许多。
3天3夜,189师不怕牺牲、英勇顽强的阻击让装备优良、人数优势的美军,只能望着铁原城干着急,为后续部队赢得了时间。整个阻击战下来,189师只剩下了一个团的兵力,蔡长元师长和官兵们一个个被战成了血人。他们以自己的生命为赌注,为后续部队的反攻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189师的官兵们,以血肉之躯地铜墙铁壁抵挡住了敌人的“范弗利特弹药量”。正是他们的勇气、智慧、随机应变,以及顽强的血性和韧性,构筑了坚不可摧的防线。正是因为有了他们,抗美援朝战争才取得了伟大的胜利,正是因为有了他们,我们今天才能享受和平的生活!
拍摄一张照片
影片中188师1营战士们留下的唯一一张合照,只看一眼便会被蓬勃的生命力所感染。
实际上,这张残酷硝烟下的合照其实复刻了63军真实的战场照,照片名字叫做《临危受命》。当时志愿军第63军摄影记者蒙紫给63军的志愿军战士们拍摄了一张集体大合照,年轻的战士们站在战壕前郑重宣誓后便奔赴铁原前线,只留下匆匆前行的背影。一周后,他们在铁原浴血苦战,完成阻击任务,但最终伤亡惨重,大部分战士再未能相见……
留下一份感悟
志愿军的存亡之战,是一场震撼人心的史诗。战场上,硝烟弥漫,炮声震天,志愿军战士们用简陋的装备,对抗着强大的敌人,当看到志愿军在存亡之战中的英勇表现,心中涌起无尽的敬佩,他们用生命诠释了什么是爱国主义,什么是英雄气概,这场战争不仅是军事的较量,更是精神的对决。在那片战火纷飞的土地上,志愿军战士们以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的战斗精神,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他们不畏强敌,不惧生死,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挡住了敌人的疯狂进攻,志愿军的精神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我们要永远缅怀他们,让他们的故事在岁月中流传。
——张澍越
观看电影过程中,我数次热泪盈眶,电影接近尾声的一幕是李想在战场上与敌人同归于尽的场景,令我记忆深刻。面对众多敌人的包围,李想将妹妹给自己的小花放进水里,看着小花游起来后,他毫不犹豫地按下了引爆炸弹的按钮,引爆了的炸弹将敌人统统炸死,而他自己也英勇牺牲。这一幕让我深切感受到了志愿军战士们的伟大与崇高。他们的牺牲精神将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志愿军战士们英勇无畏,用血肉之躯筑起钢铁长城,保卫家国。他们用生命诠释了忠诚与担当,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一名新时代的青年,我要继承和发扬这种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韦欣琪
在2024年10月11日,我观看了《志愿军:存亡之战》,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影片以震撼人心的画面和扣人心弦的情节,将我们带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志愿军战士们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为了国家的尊严、民族的存亡,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战斗之中。他们面临着强大的敌人,武器装备落后,物资匮乏,但他们凭借着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和无畏的勇气,与敌人展开了殊死搏斗。每一个战士的眼神中都透露出对祖国的忠诚和对胜利的渴望,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长城。
这场存亡之战,不仅仅是一场军事较量,更是一场精神的对决。志愿军战士们所展现出的爱国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革命忠诚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深深地感染着我。他们为了国家和人民,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让我热泪盈眶。
在影片中,我看到了战士们在战场上的英勇无畏,也看到了他们在艰苦环境中的坚韧不拔。他们在冰天雪地中忍受着严寒和饥饿,却依然坚守阵地;他们在枪林弹雨中冲锋陷阵,毫不退缩。他们的事迹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今天的和平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先烈用生命换来的。
同时,这部影片也让我对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它让我了解到了抗美援朝战争的重要意义,这场战争不仅保卫了国家的安全,也为世界和平做出了巨大贡献。它让我明白,只有国家强大了,才能在国际舞台上拥有话语权,才能保护自己的人民。
观看完《志愿军:存亡之战》,我深感自己肩负着重大的责任。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志愿军战士们的精神,努力学习,勤奋工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和平生活,铭记历史,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让我们向志愿军战士们致敬!他们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进。
——戴露莹
影片中的每个镜头好像把我们能带到那个烽火连天的战争年代,为了完成守住铁原的任务,63军188师战士齐心协力、争分夺秒挖战壕,场面十分震撼,189师的战士化整为零,把自己变成一根钉子,牢牢钉在阵地上。铁原战场炮火连天,面对敌我力量悬殊让人心疼不止,63军面对巨大的牺牲决不后撤一步,正如他们所说“不想撤回鸭绿江,只有进攻,没有别的选择。”为了祖国的和平安宁,志愿军战士怀揣着对家国的深情,以钢铁般的意志坚守在自己的阵地上,给敌人设置一道道“鬼门关”,为后方数十万志愿军大部队的休整争取了时间和空间,瓦解了敌人消灭志愿军主力的狂妄企图。这一战对整个抗美援朝战争局势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铁原阻击战结束之后,迫使战争进入和谈阶段,因而这场战斗绝对称得上“存亡之战”。一家三口在战斗前沿团聚,一把钥匙,一朵花,一颗糖,一顿战壕中的团圆饭,让这个因战争分离的小家变得更为亲密,让我们体会到有大家才有小家。
——裴雯玉
观看《志愿军:存亡之战》后,我深受触动。电影以抗美援朝铁原战役为背景,展现了志愿军战士们在极端困难条件下的英勇与坚韧。两万五对五万人数的悬殊对比,凸显了志愿军人数上的不足,但志愿军们依旧没有退缩,他们分散成几百个小队伍,像星星之火一样分散在各处,抵挡住了敌人的攻击,正是这种“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精神,让每个人都像钉子一样坚守在自己的阵地。
影片中,志愿军们面对没有重武器和炮弹的困境,却能巧妙地用计炸毁敌人的坦克和推土机,这不仅是智慧的体现,更是对高精尖人才重要性的一种隐喻。在技术和原料匮乏的条件下,志愿军战士们用油桶组成的炮弹,点燃了胜利的希望,这种创新和勇气,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的。
此外,令我印象深刻的还有战士们苦守阵地,靠闻干花来思念家乡的片段,这种对家的眷恋与对国家的忠诚交织在一起,让人动容。当看到只剩半个连的战士们,用身体挡子弹,开水闸,那种牺牲精神,让我深刻体会到和平的来之不易。
影片中主角一家三口一直在分离,舍小家为大家的故事,让我思考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在那个时代,无数像他们一样的普通人,用生命和热血支撑起了我们现在的和平时代。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时代不会眷顾一粒微尘,但正是无数微尘汇聚成的力量,才成就了伟大的事业。
这部电影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更是对当下的启示。它提醒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那种坚守信念、勇于牺牲、不断创新的精神,都是我们宝贵的财富。我们应该铭记历史,珍惜和平,同时也要不断学习,提升自己,为实现国家的繁荣和民族的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李梓琛
有人说:“这是一个没有记忆的时代,错误会被原谅,苦难会被遗忘,所有的一切都会因生活的轻松安逸而麻痹。”
但其实,每一段历史,我们都不曾遗忘;每一位英雄,我们都会铭记感谢。生活的轻松安逸,也正是他们为之拼命奋斗的目标,是他们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如今盛世繁华,我们不再忍饥挨饿;如今国富民强,我们不再害怕被欺压。生于山河无恙、国泰民安的中国,我们是幸运的。
此生有幸入华夏,铭记历史,铭记英雄,向每一位为时代建设所付出的前辈致敬,也向每一位守护着我们的中国军人致敬!愿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愿我们的生活美好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