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落实“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要求,关爱关心少年儿童成长成才,在学院“百社千家”计划支持下,“京师生命,探索万物”科普宣讲团在本学年继续开展公益科普微课授课,为社区、街道和中小学生提供高质量的科普课程。
2024年4月21日上午,565net必赢乐育党支部受北京科学中心邀请,为小学生们带来两节科普微课《馒头为什么越嚼越甜》《硬币蓄水大挑战》。每节科普微课均有二十余人参与。
《馒头为什么越嚼越甜》
《馒头为什么越嚼越甜》由乐育党支部李嘉怡同志主讲,裴雯玉同志担任助教。本课程将通过实验证明馒头的主要成为是淀粉,带领学生感受口腔中唾液的消化作用。
主讲人李嘉怡同志首先详细讲解了“馒头的主要成分是淀粉”这一概念,同时通过让同学们咀嚼馒头实践环节,发现馒头会变甜,证明馒头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接着主讲人介绍了本次实验的原理、用具和材料,一边演示,一边带领小朋友们亲自动手实验,小朋友们发现,在没有加唾液的对照组馒头遇碘液会变蓝,而加了唾液的实验组馒头遇碘液静置不变蓝,说明实验组馒头在加了唾液之后被分解。
在拓展实验环节,主讲人顺着小朋友们不同组的现象有区别的疑问进行拓展提问,带着小朋友们尝试分析为什么实验组的馒头加碘液后现象有些许不同,小朋友们积极思考,踊跃发言。最后,主讲人讲解了科学设计实验的重要性,提高了小朋友们对科学的认知和兴趣。
《硬币蓄水大挑战》
《硬币蓄水大挑战》课程由乐育党支部林杉同志主讲,苏慧岚同志担任助教。本课程通过观察硬币上水珠的形态及统计硬币上可以承载的水滴、酒精液滴、肥皂水液滴的数量,来让学生们深入理解表面张力的概念及其作用。
课程开始时,主讲老师先引导学生猜测一元硬币上可以承载的水滴数量,接着展示了露珠、泡泡等生活中的水滴形态图片,引出对表面张力的介绍。之后,通过教具演示,帮助学生们更直观地理解了表面张力的作用。
在实验环节,主讲老师先向同学们介绍了实验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接着指导同学们开始自己动手实验。同学们先使用滴管将水滴在硬币上,记录水珠破裂时的水滴数,完成第一个大挑战。随后,他们又进行了酒精液滴和肥皂水液滴的实验。为了确保结果准确性,每组实验都进行了三次,数据填入相应的表格中。最后,主讲老师结合学生们的实验结果进行讲解,解释不同结果出现的原因,以及三种液体表面张力大小的比较结果。
通过本课程,学生们不仅学到了表面张力的概念和作用,还学会了在科学实验中进行数据记录和分析,提升了实验操作能力与科学素养。
上述两节科普微课为本学期乐育党支部在北京科学中心开展的第二轮授课。在授课过程中,乐育党支部的同志们展现了丰富的科学知识储备和教学经验。她们以生动有趣的讲解方式、清晰简洁的语言,将复杂的科学概念解释得通俗易懂,引发了同学们对科学的浓厚兴趣和好奇心;她们也在知识讲解和实验设计的细节上精益求精,使得教学过程既充满乐趣,又不失严谨性和专业性。当老师们提出问题或展示实验时,同学们积极举手参与,热情洋溢地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课堂氛围活泼且有序。
在科学普及的道路上,乐育党支部将继续与社会各界携手前行,为科学教育的普及和质量提升贡献力量。